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十一月十三日,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,胤禛继承皇位,次年改年号雍正。,以上问题历史百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。
清朝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五月初四,怡亲王允祥病逝,年仅44岁。第二天,虽然正值端午节,雍正亲自前往怡亲王府祭奠自己的十三弟,在允祥灵前,雍正泣不成声。他说道:
怡亲王薨逝,心中悲恸,饮食无味,寝卧不安。王事朕八年如一日,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,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。今朕素服一月,诸臣常服,宴会俱不必行。(出自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)
雍正的意思是说,十三弟去世了,自己食不知味,彻夜难眠。允祥在雍正朝为臣8年,忠君体国,自己和允祥的关系非他人可比。所以,雍正亲自为允祥素服一个月,以全兄弟之情。
当天回宫,雍正仍旧难以入睡,第二天一早,便下旨恢复“允祥”为“胤祥”。并且将他配享太庙。《清史稿》云:
越日,复谕举怡亲王功德,命复其名上一字为“胤”,配享太庙。
古人都要避皇帝名讳,亲兄弟也不例外。雍正登基后,让诸位兄弟把“胤”改“允”,如今,雍正把“胤”字重新赐给十三弟,如此一来,胤祥在清朝就有了超然的地位。
纵观中国历史,有深受皇帝信任的皇叔,也有深得皇帝疼爱的皇子,但能和皇帝君臣相知、没有猜疑的亲兄弟,胤祥算是最成功的案例。
由于受影视剧影响,很多人对胤祥的了解太过局限。本文,笔者通过史料分析,希望能通过详实的文字,来给大家分享清朝铁帽子王之一——怡亲王胤祥。
一、康熙的十三子
爱新觉罗·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,其母是章佳氏。根据《八旗氏族通谱》记载,章佳家族最初是镶黄旗的包衣奴才,而章佳氏的堂叔海图拉曾是御膳房的厨子,是典型的内务府包衣。由此可知,胤祥的生母地位不但不高,而且很卑微。
《清史稿·后妃传》对胤祥生母的记载很短:
敬敏皇贵妃章佳氏,事圣祖为妃。康熙三十八年薨,谥曰敏妃。
胤祥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,13年后,其生母章佳氏去世,《清圣祖实录》记载了康熙给礼部下的谕旨:
妃章佳氏性行温良,克娴内则,久侍宫闱,敬慎素著,今以疾逝,深为轸悼,谥为敏妃。应行礼仪,尔部察例行。
从这两段记载可以看出,章佳氏去世后,才被康熙追谥为“敏妃”,因此可以得出结论:胤祥的生母在生前的位份比“妃”要低,可能是嫔、或者更低。
在清朝,嫔位及以下的嫔妃,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。例如,雍正(胤禛,下同)刚出生的时候,其母乌雅氏位份较低,雍正便由贵妃佟佳氏(孝懿仁皇后)抚养长大,因佟佳氏是隆科多的姐姐,所以雍正登基后,才称隆科多为“舅舅”。
同理,胤祥出生的时候,按理说其母章佳氏是没有资格抚养胤祥的,但胤祥到底由谁抚养长大,史料并没有记载。
史料不仅没有记载抚养胤祥之人是谁,甚至连胤祥在康熙朝的表现,也都惜字如金。例如,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对胤祥在康熙朝的记录,仅有29个字:
怡贤亲王允祥,圣祖第十三子。康熙三十七年,从上谒陵。自是有巡幸,辄从。
意思是说,康熙三十七年时,康熙曾带胤祥去拜谒过祖陵,此后,凡是康熙出游,必带胤祥。
从有限的字眼里,可以看出康熙还是很喜欢胤祥的。再结合胤祥在雍正朝的表现,可以证明胤祥的能力在诸位皇子中绝对是靠前的,所以,康熙喜欢胤祥,也在情理之中。
清朝时期,康熙任命何焯为皇八子胤禩的老师,何焯是清朝文学家,在康熙四十三年,何焯的一封家书中才提到:
皇十三子为当今所钟爱……(出自《何义门集》)
因何焯在南书房教导胤禩的时候,和康熙的其他皇子都有接触,他在家书中提到康熙喜欢胤祥,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。既然康熙如此喜欢胤祥,为何关于胤祥的记载如此之少呢?
我们再看下一则史料:
四十七年戊子。八月。木兰围日,上至乌喇哈达,废太子,至京。九月,以八皇子先考管内大臣内务府事。皇太子、皇长子、皇十三子圈禁。
这段史料出自《皇清通志纲要》,意思是康熙四十七年,木兰围猎,结果太子胤礽被废,回京的时候,康熙命皇八子胤禩掌管内务府,而皇长子胤褆、废太子胤礽、皇十三子胤祥则被圈禁。
关于胤褆和胤礽被圈禁的事情,《清史稿》在各自的列传中都有记载,如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借康熙之口说出胤礽之罪:
“允礽不法祖德,不遵朕训,暴戾淫乱……”
而胤褆被圈禁,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记载的原因是:
皇太子允礽既废,允禔奏曰:“允礽所行卑,失人心……如诛允礽,不必出皇父手。”上怒……
很明显,胤礽的罪过是“暴戾淫乱”,而胤褆的罪过则是在胤礽倒台的时候,他落井下石,甚至要亲手杀掉胤礽,以至于激怒康熙。那么,问题来了,胤祥也被圈禁了,他被圈禁的原因为何没有记载?
答案只有一个,因为有人在维护胤祥,所以把胤祥在康熙朝后半段的经历故意删除,这个人到底是谁,不言自明。
其实,《清史稿》虽然是民国时才开始编撰,但它主要以《清实录》为依据,而后者是清朝编撰的国史,上位者若想删除点东西,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。
在《清史稿·圣祖实录》中,也有一段奇怪的记载:
冬十月壬寅……戊午,册封皇三子胤祉诚亲王,皇四子胤禛雍亲王,皇五子胤祺恆亲王,皇七子胤祐淳郡王,皇十子胤蓪敦郡王,皇九子胤禟、皇十二子胤祹、皇十四子胤禵俱为贝勒……
这是康熙四十八年,康熙册封诸位皇子的记载,这里,康熙几乎册封了所有成年的皇子,唯独没有皇十三子胤祥,可以推测,在康熙四十八年,胤祥可能仍在圈禁当中。
康熙晚年,诸子夺嫡,也许,胤祥做错了什么事,伤了康熙的心,而被康熙彻底放弃。也许,康熙不待见胤祥,另有深意。甚至有人猜测,康熙故意“放弃”胤祥,是为了保护雍正这个继承人不被牵连。但因为没有史料支撑,这段历史,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。
胤祥去世后,雍正曾给胤祥写过一篇祭文,其中有一段是:
忆昔幼龄,趋侍庭闱,晨夕聚处。比长,遵奉皇考之命,授弟算学,日事讨论。
意思是说,胤祥小时候经常和雍正帝在一起,二人“晨夕聚处”,等胤祥长大一些,康熙又让雍正来教十三弟算学,兄弟俩经常在一起讨论,可谓亲密无间。
这篇祭文,可以给大家解开一个谜团,为何胤祥会和雍正关系较好,因为他小的时候,就是四哥的“跟屁虫”,雍正不仅是胤祥的兄长,更是他的老师。再联想到胤祥生母身份低微,或许,那个时候雍正对胤祥多有维护。
综上所述,笔者认为,胤祥身为康熙的第十三子,他生母卑微,却很受康熙重视。只是,在胤礽被废时,胤祥似乎犯了大错,导致他被康熙严厉打压,甚是可怜。好在胤祥和雍正昔日感情深厚,待雍正登基后,胤祥“重出江湖”。
也许,正是因为这段不平凡的经历,磨练了胤祥的性情,让他在雍正朝大放异彩。
二、清朝的怡亲王
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,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,他在位61年零十个月,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大一统帝王。随后,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,皇四子胤禛继位,是为雍正帝。
雍正的登基,对胤祥来说是个巨大的转折点,或者说,康熙的诸多儿子中,只有雍正登基,胤祥才能有这样翻盘的机会。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记载:
六十一年,世宗即位,封为怡亲王,寻命总理户部三库。
在雍正登基的第二天,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,接下来,雍正又任命胤祥管理户部,作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(另外三位是胤禩、隆科多、马齐)。
其实,雍正不仅仅赋予胤祥权力,还给胤祥更直接的赏赐——给钱。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记载:
十一月,谕:“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,家计空乏,举国皆知。朕御极以来,一心翊戴,克尽臣弟之道……”
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,也就是雍正刚登基的时候,他就下旨赏赐胤祥钱粮二十三万两。
为什么要给胤祥这笔钱,雍正解释是:胤祥在康熙时期就廉洁,没什么家当。
说白了,雍正认为,胤祥在康熙晚期备受打压,也没得过什么赏赐,太过可怜,他要补偿一下弟弟。
面对雍正这么大手笔的赏赐,胤祥坚决不敢要,史载“奏辞不已,宣谕再四,仅受十三万”,胤祥推辞了四次,最终推辞不过,只好按照康熙赏赐福全(康熙之兄)的旧例,打个折扣,收了十三万两。
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胤祥虽然和雍正亲密,但他也深谙为臣之道。
雍正如此待胤祥,胤祥自然要竭尽全力报效四哥的知遇之恩。接下来,就到了胤祥“发力”的时候了。
康熙晚年,清朝在经济、吏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问题,雍正刚登基,就开始着手整顿,胤祥则全权协助雍正,哪里有难处,哪里就有胤祥。例如,雍正初年,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,连续处理了康熙的丧事,督办户部亏空,统筹西北军务等。接下来,胤祥又兼任议政大臣,总理营田水利,改革八旗旗务,代行祭祀等。
这时,你会发现,胤祥在康熙朝虽然没有单独参政,但在雍正朝却成了一个老练的多面手,所以,笔者在前文提到胤祥的能力很得康熙青睐,是可以相互佐证的。
也许,有人认为,胤祥所做之事,不过是一位朝廷重臣该做的。如果这样理解,那就错了,胤祥为了雍正,是可以豁出去的。例如,雍正初年,胤祥负责清理户部亏空。据《清世宗实录》记载,由于户部亏空数额太大,胤祥采取奖罚结合的形式来清理亏空,即,先还钱的给予奖励,拖欠不还的,就毫不客气。一些权贵要找胤祥通融,胤祥却一点情面都不留,履郡王允裪(康熙第十二子)被胤祥逼得变卖家产才勉强还清债务。
作为一个亲王,胤祥有必要得罪像胤裪这样的兄弟吗?在关键时刻,他没有选择做一个老于世故的朝廷重臣,而是终选择坚决拥护雍正的旨意。
很多人认为,胤祥为皇子时,曾带兵打过仗,其实,这根本无史料可寻,不过,胤祥在军事方面的确有一定的成绩。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记载:
(雍正)命(胤祥)办理西北两路军机。
胤祥在军事方面调度有方,在雍正对准噶尔用兵的过程中,胤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雍正初年,雍正派年羹尧在青海用兵,隆科多等人从中阻挠,胤祥劝雍正:
“军旅之事,既已委任年羹尧,应听其得尽专阃之道,方能迅奏肤功。”
雍正被胤祥提醒之后,才给年羹尧总揽西部诸省的权力。年羹尧的结果虽惨,但他至少为雍正打赢了西北这一仗。
另外,史料记载,雍正七年,全国三品以下武官的选拔权不在兵部,而在怡亲王胤祥。胤祥同时也是雍正设立军机处后,第一批军机大臣。后来,乾隆立下规矩,不允许宗室成员入军机处,在晚清之前,胤祥的记录都没人打破。
除了经济、军事外,胤祥还承接了许多繁杂的事物,例如,雍正把养心殿建造、雍王府旧邸改造、雍正陵寝选址、诸皇子管教等事务都交给胤祥,胤祥每件事都事必躬亲,无不尽心。雍正每每夸赞胤祥:“无不精祥妥协,符合朕心。”
胤祥特别擅长发掘人才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岳钟琪。雍正年间,年羹尧狂妄自大,胤祥知道雍正对年羹尧不满,于是推荐了岳钟琪。
谓岳钟琪才识兼备,赤心为国,必无负恩忘义之事,愿以身家性命保之。
胤祥用身家性命来担保岳钟琪有能力代替年羹尧,这无疑给雍正吃了一颗定心丸。
《清世宗实录》记载,胤祥去世后,雍正曾评价胤祥:
赞襄于密勿之地者,八年有如一日,王之懿德美行,从不欲表著于人,而人亦无从尽知之。
在雍正眼里,胤祥仿佛是一个“圣人”。
三、雍正的十三弟
在清朝,雍正绝对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皇帝,他麾下的心腹大臣,不管是李卫、鄂尔泰、田文镜,只要对雍正忠心耿耿的,雍正总会“以国士待之”。正如雍正说的那个样:
尔等大臣若不负朕,朕再不负尔等也。
康熙六十一年,雍正刚登基一个多月,就下令将胤祥的生母、皇考敏妃追封为皇贵妃,并迁葬景陵。这个举动,让胤祥感动得涕泗横流。
在清朝,位份低的嫔妃是没有资格葬在皇陵的。雍正不仅将敏妃破格追封为皇考皇贵妃,还将敏妃的灵柩挖出来迁葬到景陵(康熙陵寝)。
上文也说过,胤祥的生母地位卑微,死后才被追谥为“敏妃”。这也许是胤祥最尴尬的地方。此时此刻,雍正仿佛是一个心理治愈大师,他找到了胤祥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用追封和迁葬的方式,彻底抚平了胤祥心结。胤祥从此就变成了皇贵妃之子,雍正如此待胤祥,胤祥焉能不感动?
雍正对胤祥的照顾,远不止这些,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记载:
三年二月,以王总理事务谨慎忠诚,从优议叙,复加封郡王,任王于诸子中指封。
意思是,雍正三年二月,雍正以胤祥“谨慎忠诚”为由,又加封胤祥一个郡王的爵位,让胤祥在儿子中挑选一个来继承。
要知道,当时胤祥已经是亲王,意味着将来他必定有个儿子要继承王爵。现在雍正又“塞”给胤祥一个郡王爵位,相当于胤祥将来至少有两个儿子能够独立支撑门楣,这种待遇,在诸王中可遇而不可求。胤祥也是父亲,知道雍正如此为自己考虑,自然感激涕零。
雍正四年七月,因胤祥兴修水利有功,雍正特赐“忠敬诚直勤慎廉明”牌匾,当时有御史认为,用这8个字夸奖胤祥,有点言过其实。没想到,雍正听完,反应很大,他说:
“怡亲王事朕,克殚忠诚,职掌有九,而公尔忘私,视国如家,朕深知王德,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!”(出自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)
雍正把胤祥一阵猛夸,最后说这八个字“无一毫过量之词”,显然很维护胤祥 。经过这么一闹,胤祥反而不敢推辞,只得接了这个牌匾。
《诗经》云:投之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
雍正对胤祥的好,是出于为兄的疼爱、为君的关怀。同样,胤祥对雍正也是真的忠心,这种忠心,是殚精竭虑为兄长,鞠躬尽瘁为君父。
四、后世的铁帽子王
有人说,雍正是被活活累死的皇帝,其实,胤祥何尝不是被累死的王爷?雍正七年十一月,因长时间操劳,再加上早年留下的病根,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。雍正为了给十三弟看病,也是费尽心思。
当时太医院的刘声芳医术精湛,雍正直接破格任命刘声芳为户部侍郎,原因是胤祥协管户部,这样刘声芳就能以正当的理由跟着胤祥,随时为胤祥诊疗。
根据《钦定八旗通志》和《内务府档》的记载,雍正初年,胤祥曾亲自到清西陵为雍正选择陵寝,当时选了两块地,一块是“上吉”,另一块是“中吉”,两块地相邻。雍正当然选了“上吉”,胤祥病重后,雍正决定,把“中吉”那块递赐给胤祥。
要知道,虽然是“中吉”,那也是曾经给雍正挑选的,臣子岂敢占用。
胤祥听说雍正要把那块地赐给自己,惶恐不已,连忙说自己在涞水县境内早选好了墓地。雍正不依,硬要赐地,胤祥拖着病体再三推辞,雍正不得已,暂时收回成命。胤祥于是派人到自己挑选的那块墓地上取了一小块土,吞到肚子里。并且说:
“如此,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矣。”(出自《内务府档》)
胤祥说这句话,其实意味深长,他想做一个忠贞但不僭越的臣子。因为他知道,如果自己受宠太过隆重,一旦他的子孙把握不好,这就是一种灾难。
雍正八年五月初四,怡亲王胤祥病危,胤祥之子弘晓赶紧派人入宫通知雍正,雍正帝得知消息后,急忙亲自赶来,但还是未能见到胤祥最后一面。《清史稿·诸王六》云:
八年五月,疾笃,上亲临视,及至,王已薨。
五月初四,端午节的气氛已经来临,大清朝却少了一位贤王。
胤祥之死,令雍正痛心疾首,他下令辍朝三日,为胤祥上谥号“贤”。第二日,雍正亲带群臣来祭奠胤祥,因饮食无味,彻夜不眠,雍正又赐胤祥不用避讳“胤”字的权力,不仅如此,雍正还要为胤祥素服三个月。
待胤祥的丧仪办完之后,雍正又下旨:
吾弟之子弘晓,著袭封怡亲王,世世相承,永远弗替。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,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。
在清朝,爵位的袭承是要递减的,正常情况下,胤祥去世后,他的嫡子弘晓虽然会袭爵,但要被降为郡王。如今,雍正让弘晓袭承怡亲王的爵位,并且下旨,让他这一脉的爵位代代相传,永不递减。特别是一句“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,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”,雍正许下这样的诺言,也算成全了他和胤祥的兄弟之情了。
乾隆年间,乾隆下旨:
“怡贤亲王公忠体国,其爵位亦应世袭罔替……”
这就意味着,胤祥成为清朝有史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。
《诗经·小雅·棠棣》有云:棠棣之华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
世间最珍贵的情谊,是兄弟之情。雍正有诸多兄弟,有和他形同陌路的,也有和他水火不容的,但唯独胤祥不同,雍正和胤祥,成了君臣兄弟的楷模,诠释了何谓“棠棣情深”。
关于怡亲王胤祥,笔者有四点总结:
第一,胤祥是一位幸运的皇子。胤祥身为康熙之子、雍正之弟,他生母卑微,虽然可怜,但好在自幼和雍正相知,后来雍正登基,胤祥迎来了人生的巅峰。如果说,雍正一朝,雍正最信任的大臣是谁,毫无疑问是胤祥。其实,虽然先有雍正帝才有怡亲王,但实际上,他们俩是相得益彰的。
第二,胤祥是一位能力出众的臣子。在康熙一朝,胤祥的能力并未显露,但到了雍正时期,胤祥协理政务,身兼数职,却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。这样的怡亲王出现在雍正朝,是雍正的幸运。
第三,胤祥是一位忠贞的臣弟。雍正对胤祥是真好,胤祥也把心掏给了雍正,他为雍正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这种君臣和兄弟的亲密关系,犹如革命的战友,抛开封建王朝的外表,他们的这种精神,是值得传承的。
第四,胤祥是一位知进退的亲王。胤祥虽然深受雍正信任,但他从来没有主动做过一件出格的事情,即使是雍正的破格赏赐,胤祥每次也都想办法推辞。可见,胤祥深谙为臣之道,他不管多受宠,但始终是牢记自己不仅仅是弟弟,还是臣子。
尽臣弟之道,树皇子楷模,无关民族、无关封建制度,爱新觉罗·胤祥能力出众,品格忠贞,又知进退,这样的人,值得后人回味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87954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